《吉林大学报》  
上一期    下一期

战“疫”先锋:从武汉到吉林的“南征北战”

———白求恩第一医院ICU科护理平台护士徐艺纯
   期次:第751期   作者:特约通讯员 于姗姗 研究生记者 尹程程   查看:80   


逆行而上,执着坚守。吉大一院214名医护工作者第一时间主动请缨驰援武汉一线,圆满完成任务并全部平安凯旋,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传奇。在他们中间,又有16名队员逆行再出发,支援吉林市疫情防控工作。

南征武汉:义无反顾向前线

1月25日,农历大年初一。在吉大一院ICU科护理平台工作的徐艺纯忙碌了一年,终于得空和爱人一起带上3岁的宝宝,欢欢喜喜去婆婆家拜年。一家三口刚走到门口,电话响了,徐艺纯得知吉林省组建支援武汉的医疗队,正在统计志愿参加队员的信息,要随时做好出发的准备。

身为一位母亲,一个妻子,一个儿媳,但徐艺纯深知自己更是一名医护工作者。在重症监护室工作10年,她护理过各种危重患者,在她心中,什么事儿也没有救人重要。 “这是我的工作、我的职责、我的所长。”徐艺纯义无反顾地报名支援武汉。出发前的那个晚上,她望着熟睡的女儿,泪水总是不听话地在眼圈里打转。

匆匆,但紧张有序。吉大一院这个 “家”有着一贯的家风:孩子远行,穷家富路。院领导、科领导忙活着给医疗队筹备各种药品和生活用品。徐艺纯听说,吉大一院把欧亚超市都给 “搬空了”。1月26日一大早举行的 “誓师大会”,肃静而庄重。 “冲锋在前,敢打必胜!”队员们肩并肩站在一起,对着党旗、院旗庄严宣誓。去机场的路上,大家都在用手机搜索着关于武汉的报道,那时徐艺纯还想象不出自己接下来要面对什么。22点30分,飞机抵达武汉,坐上大巴车入城时,望着空荡的街头,她真正明白了 “逆行者”的含义,内心有些忐忑和害怕,大家也都默契地保持着沉默。

1月27日,参加培训,入住驻地,分配疗区。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,吉林省医疗队94名护士,分管100张床。队员们分组轮班,每班在岗时间6小时。冬季的武汉,室内温度0-3度,这让大家更加想念家的温暖。为了保暖和防护,大家要穿毛衣、病号服、隔离衣以及防护衣,此外还有帽子、口罩、手套、护目镜、鞋套等。防护衣的医用物资紧张,在确保不污染内部医务的情况下脱穿防护服等又十分耗时费力,队员们在尽量不吃不喝的情况下,还要用纸尿裤来帮助解决生理需求。

武装成一只大白熊,徐艺纯和队员们承担起了远远超过本职工作范畴的所有重担,几乎每天都是 “脚不沾地”。除了正常的打针、吃药、监测等护理工作,重症患者生活不能自理,护士们还要随时看住他们的吸氧面罩、关心他们的情绪,喂饭、按摩、接尿……在新冠肺炎重症病房里,她们就是患者的亲人。

工作的疲惫,还不算什么。对孩子的思念与愧疚,对疫情发展的未知,才是一位母亲最大的煎熬。孩子在视频里用小胳膊抹眼泪的样子,让人看了心碎。但一切的付出,却让徐艺纯觉得更加值得!她在武汉一线,第一个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。2000多字,工整的字迹,印证了她对党和人民的深情。随着工作的推进,患者陆续痊愈并出院。 “谢谢你们用生命保护我们!” “以后,你们还会来吗?” “我们好了,你们是不是就回东北老家了!”这是患者们向徐艺纯说的最多的话。而徐艺纯总是笑着回答: “是啊,你们出院了,我们就失业了。”

在武汉坚守的两个多月,有泪有汗,有哭有笑,有苦有甜,徐艺纯终随医疗队顺利凯旋。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,吉大一院共派出7批214名医护人员支援武汉,参与重症救治、放舱医院建设、重症患者转运等工作,累计救治患者2200余人。凭借精湛的技术、敬业的精神和团结的力量,这些白医天使、逆行英雄们,赢得了赞誉和尊重。

北战吉林:疫情防控再出征

在 “外防输入,内防反弹”的战 “疫”新阶段,吉林省吉林市疫情防控工作升级。吉大一院紧急组建的第九批支援医疗队中,有10个队员的名字,让人那么熟悉。她们是曾参加支援武汉医疗队的10名护士,再赴吉林市执行咽拭子采集工作。

徐艺纯,就是其中一员。她觉得,作为重症医护工作者,一名青年党员,保卫自己的家乡义不容辞,她愿意继续尽自己的一份力!徐艺纯没敢告诉家人,武汉之行已经让家人每天都提心吊胆,她只说了一句自己要出差,就随队出发了。后来,家人在新闻上看到徐艺纯,才得知她已经到达吉林市参与疫情防控工作。

十年的重症护理经验,再加上在武汉一线摸爬滚打的经历,徐艺纯自认为这次吉林核酸采样工作是 “小菜一碟”。但当她开始第一天的工作时,她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大错特错,在武汉和吉林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强度完全不一样,不仅仅要有技术,还要有过硬的体力。在武汉,工作场所、时间、班次是固定的,队员们在没有班的时候可以充分休息。而在吉林,医疗队的任务是做咽拭子采集工作,每天24小时都在待命,精神高度紧张。由于疾控中心根据居民情况随时派紧急任务,有时到各小区爬楼梯挨家挨户采集,有时下村屯挨户采集,每次都需要采集完才能下班,真正是 “披星戴月”。

早上9点接到采集任务,大家迅速背上行囊,到达丰满区疾控中心。为了节省防护物资,队员们决定走路到各个小区。遇到没有电梯的小区,队员只能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一层层爬楼梯,爬两层就得歇一会。经过一天共11小时的工作,辗转了9个小区,累计爬了55层楼梯,穿脱防护服5次,队员们终于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酒店。22时10分,跟平时一样,领队召集大家开例会,讨论白天采样遇到的问题并制定解决办法。突然接到疾控中心的电话,要出紧急任务。领队王莹护士长、副领队戴爽带领徐艺纯和温馨、张贺三个组长,迅速跑回房间准备物资、背上背包,10分钟集结完毕。到达采集小区已是23点,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,大家迅速入户进行采集工作。凌晨1点,队员们配合默契、高效地完成了所有采集工作,脱掉防护装备时,身上的衣服都已经被汗水浸透。晚上江城的温度不到10℃,风吹到身上有种刺骨的寒冷……

“因为我们是医护工作者,疫情前面,脱下白衣,穿上 ‘战袍’,我们一样可以像战士那样冲锋陷阵!”徐艺纯感慨, “我们不想当英雄,救死扶伤是我们从心底里愿意做的事儿,我们也会一直做下去。”目前,吉林市疫情防控工作不断显现成效,徐艺纯以及所有像她一样的医护工作者,期待着:胜利!回家!

吉林大学 版权所有 

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,图文与本公司无关

京ICP备12019430号-7

本期已有33394次访问,全刊已有3458331次访问